1、基本定义     

电能可由多种形式的能量变化得来,其中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电池有原电池和蓄电池之分。     

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的叫原电池,也称性电池。     放电后可以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电池,叫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    

2、常用技术术语 

充电:蓄电池从其他直流电源获得电能叫做充电。     

放电:蓄电池对外电路输出电能时叫做放电。     

浮充放电:蓄电池和其他直流电源并联,对外电路输出电能叫做浮充放电。有不间断供电要求的设备,起备用电源作用的蓄电池都处于该种放电状态。     

电动势:外电路断开,即没有电流通过电池时在正负极间量得的电位差,叫电池的电动式。     端电压:电路闭合后电池正负极间的电位差叫做电池的电压或端电压     

安时容量:电池的容量单位为安时,即:电池容量Q(安时)=I放×t放    I放为放电电流(安) 

t 放为放电时间(小时) 
  电量效率(安时效率):输出电量与输入电量之间的比叫做电池的电量效率,也叫作安时效率。 
    电量效率( % ) = ( Q 放 ÷Q 充) ×100% = ( I 放 ×t 放) ÷ ( I 充 ×I 充) ×100% 
Q 放 和 Q 充 分别是放电和充电容量(安时) 
    自由放电:由于电池的局部作用造成的电池容量的消耗。容量损失搁置之前的容量之比,叫做蓄电池的自由放电率 
      自由放电率( % ) = ( Q1 - Q2 ) ÷Q1×100% 
Q1 为搁置前放电容量(安时) 
Q2 为搁置后放电容量(安时) 
    使用寿命:蓄电池每充电、放电,叫做充放电循环,蓄电池在保持输出一定容量的情况下所能进行的充放电循环次数,叫做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二)、铅酸蓄电池 
1 、定义 
    铅酸蓄电池是蓄电池的一种,主要特点是采用稀硫酸做电解液,用二氧化铅和绒状铅分别做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一种酸性蓄电池。 
2 、分类 
    按蓄电池极板结构分类:有形成式、涂膏式和管式蓄电池。 
    按蓄电池盖和结构分类:有开口式、排气式、防酸隔爆式和密封阀控式蓄电池。 
    按蓄电池维护方式分类:有普通式、少维护式、免维护式蓄电池。 
    按我国有关标准规定主要蓄电池系列产品有: 
    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拖拉机、柴油机船舶等起动和照明。 

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 
      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 
      铁路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之动力。 
      摩托车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规格摩托车起动和照明。 
      煤矿用蓄电池:主要用于电力机车牵引动力电源。 
      储能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风力、水力发电电能储存。 
3 、基本构造: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1 、硬橡胶槽 2 、负极板 3 、正极板 4 、隔板 5 、鞍子 6 、汇流排 
7 、封口胶 8 、电池槽盖 9 、连接条 10 、极柱 11 、排气栓 


充电频次的选择 
蓄电池充电深度对循环寿命影响很大,基本呈指数变化。这是由于正极活性物为 Pb02 ,其结合牢度不高,放电时转化成 PbS04 充电时又转化成 PbO2 ,而 PbSO4 的体积远比 PbO2 体积大 ( 其体积之比约为 2 : 1) 。因此,对正极板而言,活性物将会膨胀收缩反复进行,使其粒子之间的连接逐渐脱落,使蓄电池活性物失去放电特性成为 “ 阳极泥 ” ,使蓄电池性能下降,直至寿命终止。放电深度越深,膨胀收缩量越大,对活性物结合力破坏越大,寿命越短;反之则循环寿命越长。 
从理论上讲蓄电池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深放电,应做到浅放勤充,前提是有特别匹配的充电器与之 匹配。但是实际使用中,由于蓄电池充电受充电器性能和蓄电池本身的离散及充电习惯及充电速度影响,充电器的电压均比较高,或多或少都存在过充电。特别是充电多数在夜间进行,时间一般在 6-10 小时,平均 8 小时左右,若是浅放电,其充电很快就会到达末期,这时充电效率变低,会产生过充电。过充电时间比较长,加上频繁充电,就会使蓄电池寿命因充电受到较大影响。 
理想的充电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参考平时运行频率、里程情况、蓄电池厂提供的说明,以及配套的充电器性能等参数制定充电频次。按绝大多数用户的情况,蓄电池以放电深度为 50%-70% 时充电,这样可使蓄电池寿命达到效果。实际使用时可折算成骑行里程,在需要时充电。